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生态学报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学会
  • 分类:   物理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933
  • 国内刊号:  11-2031/Q
  • 期刊定价:    ¥2712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81
  • 周期:   半月刊
  • 出版社:   生态学报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傅伯杰
  • 邮发:   82-7
  • 库存:   200
  • 邮编:   100085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生物
        • 国际刊号:1000-0933
        • 国内刊号:11-2031/Q
        • 邮发代号:82-7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生态学报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生态学报》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生态学报》(CN:11-2031/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 1.《生态学报》来稿请用word保存文件,作者投稿专投本刊,坚决反对一稿两投、抄袭和参考文献标注不清等侵犯著作权的学术不端行为,一旦发现,本刊不再接收该文章主要作者的投稿,同时通报国内外本领域相关期刊严惩。

        2.《生态学报》图、表、参考文献的制作与形式请完全遵照本刊的规范。

        3.《生态学报》中文版只接受中文投稿,具有高水平的不少于500个英文词的详细英文摘要。

        4.物理量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请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5.文章编排格式:题目(20字以内为宜),作者姓名,单位及地址、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

        6.请标明文内的拉丁文、易混淆的大小写字母、上下角标等。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生态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个体与基础生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和全球生态,学术信息与动态,前沿理论与学科综述,土壤生态专题,资源与产业生态,城乡与社会生态,生态补偿与生态效益评估专栏,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专辑,中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与提升专栏,土壤生态,研究简报,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国家公园建设研究专栏,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与模式研究 专刊,西南生态的现状、影响及变化研究专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景感生态学研究,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实验研究专栏,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专辑_研究论文,生态保护修复领域优先选题专栏,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专栏报道,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 专栏,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专栏,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栏,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综合管理专栏,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专栏,城市生态与生态系统服务,城市与区域生态专题,土壤生态学专题,典型高寒草地演变与利用管理专题,生态系统服务专题,南方低效人工林改造与特色生态产业技术研究专栏,城市化与区域生态耦合及调控机制专栏,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专栏,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专题,森林生态系统,专题讨论: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雨洪管理实践_综述与导读,“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专栏,天然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研究专栏,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专栏,生命周期评价与足迹核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栏,植物生态,中国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及效益评估专栏,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及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专题,城市生态调查评估与生态管理专栏,全球变化与可持续生态学专栏,三江源国家公园承载力研究专栏,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专栏,城市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生态安全评价与安全格局构建,其它,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研究专栏,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能源基地生态修复,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具体技术与管理对策,菌根生态学专题,2015国际土壤年土壤生物生态专栏,产业共生与资源循环,拉萨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研究,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专栏,退化地生态系统,中国乡村生态建设研究专栏,编者按,中国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书评,好文译登,问题讨论,专家观点,封面图说,主编寄语,序论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针对年际间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异特性及驱动机理解析问题,采用Python和R语言构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动态概率模型和驱动力综合分析模型,实现了21世纪以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NECBEC)"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7年间,NECBEC的土地覆盖变化总体呈现出三增(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1457万hm^2、841万hm^2和396万hm^2)和三减(林地、水域和湿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409万hm^2、4659万hm^2和626万hm^2)趋势。其中,未利用地和林地主要转换为草地,而草地则主要转为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年际增加幅度最大,其新增面积中耕地贡献达到50%。另外,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NECBEC区域的各种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幅度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NECBEC沿线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集聚性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其中综合得分高高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分别集中在西欧和中亚北部。NECBEC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时空差异性尤为显著。土地覆盖类型在面积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不同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对LUCC的类型演替、格局变化和驱动效应不同。

      作者:范泽孟,李赛博

      摘要:欧亚大陆复杂多样的植被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其时空分布格局将发生系列的偏移变化,进而对欧亚大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从全球气候变化驱动的角度来实现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时空偏移趋势的模拟分析,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在对HLZ生态系统模型进行改进和构建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时空偏移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欧亚大陆的气候观测数据(1981-2010年)和CMIP5 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情景数据(2011-2100年),实现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时空偏移趋势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地区;3种气候情景下,欧亚大陆的亚热带干旱森林、暖温带湿润森林、亚热带有刺疏林、亚热带潮湿森林、冷温带潮湿森林、寒温带湿润森林、冷温带湿润森林、亚热带湿润森林、暖温带干旱森林、亚极地/高山湿润苔原和极地/冰原等植被生态系统的平均中心偏移幅度大于其他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在RCP8.5情景下的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偏移幅度大于其他两种情景;在2011-2100年期间,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平均中心整体上将呈向北偏移的变化趋势。

      作者:范泽孟,范斌

      摘要: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的公平分配程度是权衡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在测算2005-2016年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及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的时空差异特征,采用基尼系数、经济贡献系数与生态承载系数构建生态足迹的公平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沿线省份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份增长较为显著,甘肃、陕西、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省份增长相对较小。结果显示,西北省份较西南省份生态足迹增长较快,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沿线省份生态压力指数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性正逐步扩大。足迹深度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均大于1,足迹广度变化平缓。经济贡献基尼系数和生态承载基尼系数分别置于[0.15,0.23]和[0.23,0.30]区间,均低于"0.4的警戒线"。其中,陕西、四川和重庆属于"高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青海、云南和甘肃属于"低经济贡献、高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新疆、广西和宁夏属于"低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为此,提出对不同经济贡献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制定适宜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空间管控能力,推动重点开发区的区域一体化和合作协同发展,促进省际间产业协作,利用双(多)边合作机制,提高区域自然资源的配置水平。

      作者:杨屹,樊明东

      摘要: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最北端的走廊,是我国进行重要经济战略对接和落实的平台,具有重大地缘战略意义。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开展的项目合作不断深化,生态环保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环保信息平台,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国内外卫星遥感图像、保护区和植被敏感度数据,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100 km缓冲区开展生态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缓冲区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脆弱;湿地和保护区的分布对缓冲区项目建设具有生态限制;自然条件的制约对合作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缓冲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更好地支持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科学合理选线提供参考。

      作者:葛君,徐永飞,安雪洋,王傲雪,胡春祥

      摘要: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植被生长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一带一路"枢纽地区西北六省为研究区,基于多年连续的GIMMS NDVI资料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西北六省34年NPP值,利用MK和EEMD方法,揭示了NPP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并探究不同时间尺度植被NPP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1)1982-2015年生长季植被NPP总体呈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0.718 gCm-2 a-1;大多数研究区植被NPP短时间内将保持现有变化趋势,尤其是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边缘和内蒙古南部一带。(2)1982-2015年植被NPP以3年周期变化和长期增加趋势为主。其中陕西的南部,甘肃、新疆、宁夏和青海的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和北部以3年周期变化为主导,而陕西的北部,甘肃、新疆、宁夏的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以长期变化为主。不同植被类型NPP变化差异明显:针叶林、阔叶林以及混交林以3年周期波动为主,而灌木、草地和农田以3年周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为主。(3)NPP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相关性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逐渐显著。在3年时间尺度上,大多数研究区NPP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很小(P>0.05)。6年时间尺度上,NPP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的区域向南略有扩散,其中青海南部高寒草甸NPP与降水的相关性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在长期趋势上,NPP与气温和降水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呈正相关的区域大于负相关的区域。本研究发现多时间尺度能够更好的分析NPP时空特征以及不同时间尺度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机制,评价气候变化的生态坏境风险,为西北六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贾俊鹤,刘会玉,林振山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